当前的位置: 客车导购> 用户新闻> 庆建国75周年 忆公交岁月 三代公交人 赓续公交情

庆建国75周年 忆公交岁月 三代公交人 赓续公交情

发布时间:2024-09-04 10:11:02 来源:客车网

有这样一家人,他们从事的是同一份事业,一家三代都选择了徐州公交,跨越64个春秋,徐州公交变迁的背后,正是“老中青”三代的公交人薪火传承、砥砺奋进的现实写照,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公交职工刘沙沙的故事,感受一家三代的公交情怀。

第一声鸣笛见证公交首班车

刘沙沙的外公王泰福在徐州公交刚成立时就加入了公司,当年的徐州公交只有十几名职工六台车,徐州公交的第一趟车就是王泰福驾驶的,那是代表着徐州公交开始起航的第一趟。当时的1路车始发站是基建局也就是现在的矿务局,第二站是彭城路,第三站是中山堂,第四站是老东门,一共4个站。那个年代能开公交车的人很少,王泰福经常都是连续工作20多天不能休息,而且当时徐州公交使用的是车上顶着煤气包的老式公交车,驾驶员不但得会开车还得懂修车,王泰福和其他同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摸索着前进。刘沙沙的外婆赵女士曾提起:“那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公交公司了解情况后向有关部门写了介绍信,减免了孩子们的学费,徐州公交给我们培养了孩子,等孩子们大了都让他们好好在公交工作,做到爱岗敬业,爱护公交车就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为徐州公交行业尽一份力。”刘沙沙的外婆一直教导自己的孩子们要时刻牢记徐州公交对他们的帮助。

车辆迭代更新见证巨大变化

刘沙沙的父亲刘根生在1975年进入公交公司,开的就是“大通道”,“当时那个通道车有十三米多长,中间有个转盘,带个'皮老虎',那时候车少人多,车厢总是拥挤不堪。”刘根生回忆道。刘根生刚工作那会儿,徐州公交只有七条线路,哪怕是车况最好的1路车整个车队也只有十几台车。前段时间,当刘根生再次坐到驾驶座位上时,左手扶着方向盘,右手下意识地去摸挡杆,心中感慨万千:“我觉得现在变化最大就是车辆越来越高级环保了,都是空调车,冬暖夏凉,那时候夏天热的腿上都起痱子,冬天冻得脚都发麻。”现在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市民们的乘车体验感也在不断提高。

刘沙沙的母亲王维轩在1980年进入公交公司从事售票员工作,谈起工作经历,让王维轩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公交公司实行无人售票的那个时候,曾一度让售票员们措手不及,“那时候有落差,好像是突然没有工作干了。”当时的王维轩和其他同事一样顺应时代发展,由售票岗位转到其他岗位,她和同事们一起在车上提醒乘客主动刷卡,也让市民们逐渐适应自觉购票。如今,刘沙沙的父母已经退休,但他们对公交的情怀丝毫不减,每当提起自己的岗位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传承不断见证初心不改

2015年,刘沙沙进入徐州公交,刘沙沙说:“小时候在引擎盖上睡过觉,在售票台上写过作业,从小就是在公交车上长大的,所以对公交感情深厚。”刘沙沙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公交维修工,每天从下午五点工作到深夜,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刘沙沙认为和父亲那时候的工作环境相比,自己生活在了公交发展最好的时候。“父亲那时候修车,修车条件很恶劣,往车下一钻,出来的时候满身油污。现在维修车辆都用电脑,机油压力、温度、冷却液温度都能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包括燃料、燃油传感器相关信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方便车辆故障的排除。”刘沙沙说起现在的修车环境非常自豪。

“因为我爱公交车,才选择修公交维修工这一工作。”这是刘沙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管是处理日常修理工作,还是突击加班、外出抢修车辆,他都能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他在认真做好日常车辆维修的基础上,针对日常维修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刘沙沙及时收集做好记录,为以后修复同样故障减少了作业时间,对于修理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故障,他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维修工作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雨同舟路,漫漫公交情,64年来,徐州公交紧跟时代步伐,蓬勃发展,作为新时代徐州公交发展的见证人,刘沙沙看到了新能源纯电动车的使用,现在的公交车从车辆的性能、乘车的舒适度、车上的各项设施相较于刘沙沙父辈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交车司机的操控配置也比以前先进了许多,本着环保节能的目的,如今的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已经逐步成为公交车的主角。伴随着“徐州出行”APP的诞生,乘客有序地扫码乘车;电子语音报站系统用标准的普通话欢迎乘客并及时播报到站情况;夏日炎炎、凉风扑面,车厢内一片惬意,与车外高温形成对比;以“五园三区两主题”为主线的旅游定制公交线路,载着乘客畅游快哉徐州;重要节假日,公交全时段兜底接驳获市民点赞;公交超市、公交对外维修走进了市民的生活……

64载时光缓缓流逝,“公交精神”在岁月更迭中薪火相传。

分享到:
感谢您的建议和支持,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最新资讯
热销车型 换一批
客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