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客车导购> 整车新闻> 中车电动智能网联巴士让憧憬变为现实丨新质生产力

中车电动智能网联巴士让憧憬变为现实丨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5-15 14:55:17 来源:客车网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车电动将“智慧的车”“聪明的路”“全能的云”三者紧密结合,将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从美好的憧憬变为鲜活的现实。

  2018年底开始,长沙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的开放道路上,中车电动12米自动驾驶公交已测试运营至今;作为中国中车打造“胶轮上的高铁”新名片的新成果,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小V,已经在成都、重庆、宜宾、上海等地运营。

  通过“云脑”和算法等大量运用,智能网联汽车变得越来越“通人性”。什么时候过红绿灯?什么位置可以停车?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行为规范。

  坐上长度5.3米的中车电动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小V,行驶在长沙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上。车辆配备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众多设备,可通过感知融合、数据融合和定位,进行决策控制,自动转向、变道等高度自动驾驶行为,实现便捷接驳、精准停靠。

  因此,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这台微循环巴士自动调节着转向角度,识别周边情况,在道路上正常开行。

  小V是中车电动最新款能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在相对固定的行车区域内,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满足工业园、公园景区、学校、机场等各园区场景的运营需求,全程无需任何手动操作。

  通过十字路口时,车速相较道路其他车辆明显慢一些。“有很多乘客反应了这个问题。”中车电动技术专家介绍,降速是为了保证公共道路行车的安全。

  事实上,感知识别目前仍是智能网联汽车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会遇到各种复杂路况,智能驾驶系统能否像人类一样作出有效判断,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识别。

  比如,跟在洒水车后面开行,智能网联汽车还不能准确判断,洒水车喷出的水雾是软性物体还是硬性物体,是否可以穿过。

  为了解决这些识别难题,测试运营的5年多来,中车电动技术团队一直在探索各种行车场景,然后将识别、判断和决策的方法,通过软件和算法,形成新的行为规范,“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持续更新和“驯化”车辆,能够更加接近人类驾驶行为。

  最开始,中车电动的智能驾驶新能源公交车,在通过红绿灯时,无论旁边有无行人和车辆,都会猛踩刹车,乘坐感受不好。“那时候车辆侧边没有感测能力,后方感测能力也只有20米至30米远。”专家介绍,这些年通过软硬件以及算法能力的提升,目前在线运营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左右两边可感范围达到40米,后方可感范围达到50米至80米,可感知能力也从原来的数字信息提升到了图像信息。

  再比如,进站停车。如果站台被社会车辆挤占,导致车辆无法行驶至规定位置,“死脑筋”的智能网联汽车就会“拒绝”开门上下客。通过这些年的不断“驯化”,现在,它已经学会了灵活处置,会在社会车辆前后选择合适位置停车、上下客。

  作为全国最早上线打造了车路云一体化管理平台的企业,中车电动智能网联公交开放道路测试牌照数量行业领先。截至目前,中车电动已有63000多辆新能源车辆在世界各地运行,其中,无人驾驶累计里程超20万公里,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智能感知信息数据。整体数据量已经到了2PB,相当于839万台手机的存储能力。

  接下来,中车电动技术团队将继续通过数据和算法,让智能网联汽车完成更多行为规范,赋能更多城市公交智能化服务升级。

分享到:
感谢您的建议和支持,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最新资讯
热销车型 换一批
客车品牌